中國負利率時代到底有多可怕? 該投資什麼?



負利率時代 投資者遇難題截圖

負利率時代 投資者遇難題

29'32''

0

騰訊視頻

負利率時代 投資者遇難題

關閉自動播放相關專輯

推薦視頻:


收起視頻

正在播放















    中國這次“負利率”周期,會引爆樓市、股市和消費熱潮嗎?

    日前,國傢統計局公佈瞭8月份的CPI和PPI。數據顯示: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同比上漲瞭2.0%,創下瞭2014年9月以來的新高。而8月26日最新一次的降息後,一年期定期存款的利率是1.75%!

    一般認為,CPI是最權威的衡量通脹的指標,所以這意味著中國進入瞭罕見的“負利率時代”。

    也就是說,你把1萬塊錢以定期方式存入銀行一年,如果未來一年物價漲幅維持8月份的水平,一年下來你的錢的購買力隻剩下瞭9975元。

    從發達國傢的歷史經驗看,零利率、負利率時代的到來,意味著貨幣政策超級寬松。換句話說,央行正努力把錢從銀行裡趕出來,讓大傢去消費、投資。在它的影響下,股市、樓市都會出現較大幅度的上漲。對於“儲蓄族”們來說,這是噩耗。

    那麼,中國這次“負利率”周期,會引爆樓市、股市和消費熱潮嗎?我的看法是:不容易。

    為什麼?第一個理由是,我們的樓市、股市都出現瞭泡沫,股市泡沫剛剛破,在IPO註冊制即將到來的大背景下,估值仍將偏高。樓市的泡沫,被小心呵護著。因為資金沒有地方去,所以高房價仍將維持一段時間,但不可能出現2009年的情況瞭。

    我這篇文章想告訴大傢的是,如果按照真實通脹率計算,中國最近30多年來實際上一直是負利率,這是我們投資長期亢奮的最根本原因。而目前的負利率,跟以前的負利率,簡直是小巫見大巫。

    下面給大傢看1999年至今的M2增速、GDP增速和CPI數據。

    從上面表格我台北土銀網路銀行信貸年息借貸增貸轉貸們可以看出,1999年中國的廣義貨幣是12萬億,到瞭2015年8月達到瞭135.7萬億,增長瞭11倍。

    如果按照CPI推算, 2015年8月的時候100元人民幣的購買力相當於1999年的71.34元。這個結果你相信嗎?反正我不相信。

    為什麼CPI失真?因為它沒有包含購房因素。事實上,房子成為過去10多年中國人最大的支出。此外,教育和醫療中隱形消費(給醫生的紅包、給學校的贊助費),也沒有得到體現。而這,是實實在在的支出。

    那麼,到底應該怎麼衡量真實通脹。我的看法是,M2增速(發鈔速度)減去GDP增速(全社會創造財富的速度),接近於真實通脹。當然,GDP在統計的時候有遺漏,但也有水分,基本上可以相互抵消。

    這樣,通過上述表格,就發現中國的真實通脹率其實一直不低,即便在大通縮的2000年,都超過瞭4%;而“四萬億刺激政策”出臺的2009年達到瞭19%。

    如果按照筆者的這個“非主流”計算方式,1999年至今,100元人民幣的購買力還剩下25.65元。或者說,今天的100元人民幣,隻相當於1999年25.65的購買力的。我相信,這個統計結果,更接近老百姓的切身感受。

    所以,筆者的看法如下:

    1、從真實通脹角度看,改革開放以來絕大多數年份都是負利率。正是這個原因,推動瞭社會投資熱情的高漲,帶來瞭GDP的高增長。

    2、目前“真實通脹水平”反而比以前略有降低,所以表面上的負利率對經濟的刺激作用有限。這反過來說明瞭:本屆政府的確沒有搞強刺激。

    3、所以,我們沒有必要對表面上的“負利率時代來瞭”表示恐慌,也沒有必要對樓市、股市抱有很大幻想。

    4、本屆政府越來越重視實體經濟,這從近期領導人的多次表態可以看出來。習總此次訪美帶去的企業傢,基本上來自實體經濟陣營,比如就沒有純搞房地產的。(作者:劉曉博,財經傳媒人。來源於:"天天說錢"微信公眾號)

    中國人負利率時代該投資什麼?

    當前,我們正處在一個人類歷史上前所未見的低利率時代。在此背景下,中國人該投資什麼?

    2014年6月,歐洲央行宣佈下調隔夜存款利率至負0.1%,這是全球主要央行首次將該利率下調至負值。

    隨後,日本央行也在去年9月首開先例,以負利率推行債券貨幣化。考慮到美國自推出QE後利率基本保持在零的水平,低利率甚至負利率已經成為全球各國央行貨幣政策的常態。

    對於一個經濟體而言,負利率可以有兩個方面的體現:一是名義利率為負,二是實際利率為負。前者是指居民在銀行的存款沒有利息,後者是指名義利率低於通脹率,即存款利率跑不贏CPI。

    中國國傢統計局數據顯示,8月份CPI同比上漲2.0%,而一年期存款的基準利率是1.75%,這也意味著,存銀行的錢隻會“越存越少”,“負利率時代”即將拉開帷幕。

    “負利率”,是指一年期存款利率低於全國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增速。華泰證券的研究報告顯示,自上世紀90年代以來,中國經歷過4次負利率時期,分別是1992年10月~1995年11月、2003年11月~2005年3月、2006年12月~2008年10月、2010年2月~2012年3月。

    事實上,8月各項經濟數據均低於預期,宏觀經濟仍顯露疲態。數據顯示,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速6.1%,同比僅有0.1個百分點的回升;固定資產投資增速再次出現下降,房地產投資單月同比降至-1.2%,基建單月同比小幅反彈至19.7%,制造業單月同比7%;社會消費品零售增長0.3個百分點到10.8%,主要是CPI回升帶來的貢獻,扣除物價後實際增速為10.4%;8月新增貸款僅8096億。

    種種跡象表明,中國經濟或將經歷一次較長的“去杠桿”周期,而低利率時代是“去杠桿”的必要環境,央行堅定維護資金面穩定的態度使投資者有充分信心,短期內利率中樞繼續下移仍是大概率事件。

    在此背景下,中國人該投資什麼?

    在負利率時期,由於存款變相貶值,迫使資金更多地流入資產領域,從而推高資產價格,房地產作為國內最大的資產吸金池,或將率先受益。

    自去年9.30、今年3.30新政之後,8月31日,住建部、財政部、央行又聯合發文,自9月1日起,公積金貸款二套房首付降至兩成,至此,已實施近5年的限購政策,在絕大部分城市已經取消,樓市“限貸”也已大幅放松。

    8月28日,住建部、商務部等六部委也出臺新規松綁“限外”,一定程度上取消瞭外資投資房地產和購房的限制。值得註意的是,這是過去十年來,政府對境外人士在國內購房限制的首次松動。

    中原地產首席分析師張大偉認為,當下的政策,已經完全摒棄瞭對樓市持續多年的“調控”和“抑制”的態度,而是以“穩定”、“支持”、“促進”取代。

    宏觀層面,今年以來,央行三次降息降準,目前1年期存款利率已降至1.75%,而國傢統計局公佈的最新數據顯示,因鮮菜、豬肉價格大幅上漲,8月CPI同比上漲2.0%,居民存款實際負利率出現,我國再次進入負利率時代,中國房地產市場面臨2009年以來最寬松的環境。

    新城控股高級副總裁歐陽捷認為,目前A股正面臨劇烈調整,房地產作為居民保值性最強的大類資產,有望成為負利率時代抵禦通脹的最佳標的。

    嚴躍進認為,樓市環境寬松勢頭不減,一旦普通購房者和專業投資者意識到房產的保值及增值功能,就會積極入市,進而促使市場交易量快速上升。

    從全國來看,6月中旬以來,在股市下跌的同時,房價整體微漲。8月份,70個大中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價格同比從上月下降0.4%轉為上漲1.7%。

    雖然統計局數據顯示,前8個月樓市銷售數據出現回升,但很大程度上來自於一二線重點城市銷售的拉動。

    多個機構分析師大致的判斷是:一二線城市在二季度全面回暖;三四線城市仍在去庫存、防止樓市系統性風險的過程中。

    根據國傢統計局發佈的8月份70個大中城市房價數據,一線城市新建商品住宅與二手住宅價格同比均上漲且漲幅相對較大。相比之下,二線城市房價同比漲跌互現,三線城市同比仍然全部下降。

    中國指數研究院數據亦顯示,一線城市出清周期已回落至14.4個月,土地消化時間僅1.5年,二線城市出清周期21.6個月,土地消化時間3.3年。但與一二線城市相比,三四線城市市場總體狀況並未得到較大改觀,出清周期仍高達47.8個月,土地消化時間依然超5年。

    從一系列支持自住和改善性住房需求政策來看,今年的樓市主題是穩定住房消費。

    國傢統計局2013年公佈的《1987年以來的國內商品房平均價格及上漲情況概覽》顯示,在我國4次負利率期間,房地產都呈現出價格大幅上漲的情況。

    其中,1992~1995年,全國商品房價格由995元/平方米上漲至1591元/平方米,累計漲幅達到60%;2003~2005年,商品房價格由2359元/平方米上漲至3167元/平方米,累計漲幅為34%;2006~2008年,商品房價格由3367元/平方米上漲至3800元/平方米,累計漲幅為12.8%;2010~2012年,商品房價格由5032元/平方米上漲至5791元/平方米,累計漲幅為15%。

    多位業內分析人士指出,不單是中國,從歐美、日本等多個國傢的情況來看,“負利率與房價上漲並行”似乎已成固定規律。

    中國房地產學會副會長陳國強表示,和城鎮化階段一致,中國房地產正經歷“馬太效應”,即大城市在汲取小城市的購買力和政策利好,強者更強,弱者更弱。

    香港粵海證券投資銀行董事黃立沖也認為,房地產市場將從負利率環境中率先受益,但與以往普漲的市場格局不同,接下來城市分化依然嚴重,經濟基礎較好的一二線城市房價上漲速度較為明顯,三四線城市由於供求關系失衡,受益程度相對較低。

    全國的資本和購買力湧入,引發一線城市樓市火爆。而省會城市高房價一定程度上依靠四周城市的購買力支撐,四周地級市的價格又依靠再下一層縣鎮的購買力支撐。因為不斷外流,購買力逐級衰減。

    作為傳統的銷售旺季,“金九”似乎正在一二線城市暗淡。以北京為例,根據北京市住建委的網簽數據,9月上半月,北京僅銷售純商住宅2993套,比上月同期少瞭1506套,創近4個月新低。

    二手房市場面臨著同樣的窘境。9月上半月僅成交二手住宅7050套,比上月同期減少瞭1752套。如果下半月依然保持如此的交易量水平,二手住宅全月成交將難以突破1.5萬套,很可能創下近6個月新低。

    雖然成交量下滑,但卻以31267元/㎡的均價水平創歷史新高。

    亞豪機構總監郭毅認為,股市的震蕩也是下半年樓市暗淡的一大原因,另外就是高房價項目抬高瞭置業門檻,也直接影響置業人群。

    北京亦非個例,克而瑞研究中心最新數據顯示,9月上半月一線城市商品住宅成交面積環比下滑20%。其中,北京環比下降14%,上海環比下降18%,廣州、深圳則分別下降信貸苗栗公館信貸26%與22%。

    同策咨詢研究部總監張宏偉認為,今年“330新政”以來,大中城市房地產市場成交價的回升主要是過去積壓需求的集中釋放,很可能透支未來的市場需求。

    另一方面,一線城市的房價持續高漲前行,地價也頻繁刷新紀錄,陷入瞭“量跌價漲”的怪圈。

    高地價也催生北京樓市豪宅化,據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不完全統計,2015年-2016年,北京預期上市能夠銷售“10萬元+”的新增項目接近15個,再加上目前單價已經跨入“10萬元+”陣營的在售存量項目有10個左右。目前整體來看,待售的“10萬元+”住宅達到瞭2000套以上。

    “高端項目的需求肯定是有限的。”張宏偉認為,資本推高房價、地價也將助推一線城市的樓市風險,或將引發一線城市樓市掉頭向下。

    高地價也讓部分房企質疑未來可持續增長的空間,融創公司董事長孫宏斌就表示,雖然一線城市市場沒問題,但地價太貴瞭,可能賣10萬元/平方米都不賺錢。與此相對,三四線城市地價即便再便宜,但市場不好,所以風險仍然很大。

    盡管負利率時代有望為房地產市場帶來一段繁榮時期,但並非所有房企都能從中受益,誰能把握機會去庫存、充實財力,甚至展開並購,誰就有望在行業動蕩中實現彎道超車。

    “CPI跑得快不可怕,關鍵是要有跑贏它的對策。房產是相對可靠的投資渠道,但選對項目更加重要。”投資人士建議。

    專傢建議,在負利率時代,老百姓應該多消費,“在保證日常開支,以及未來養老、醫療、子女教育準備金的前提下,多多改善生活,包括買房、換車、旅遊”。

    理財分析師建議,在目前利率很低的情況下,盡量不要讓自己的錢躺在銀行睡大覺,要想方設法進行多元化的投資理財,以讓自己的資金進行增值。

    當前,銀行設計發行的理財產品相比存款,收益更高。但銀行理財產品一般是5萬起投,投資門檻較高。隨著央行連續降準降息持續性寬松的貨幣政策,各類“寶寶”理財產品收益率跟著下滑,傳統銀行理財產品收益率也持續走低。

    “月初,我覺得現在存款利息太低,就去銀行購買理財產品,本來預計收益比較可觀,誰知道看瞭看,收益普遍較低。”市民魏曉蕾說,不過相比大多數理財工具,銀行理財產品風險可控,收益較穩定,所以比較一番之後,還是選擇瞭一款年收益約在4.8%的理財產品。

    9月底適逢中秋節,且國慶節也即將到來,屆時部分銀行可能會推出針對中秋及國慶的節假日專屬理財產品,收益率將高於日常理財產品,9月下旬及10月上旬需要購買理財產品的投資者可以適當關註。

    銀率網統計數據顯示,今年1-4月,銀行理財產品平均收益率還維持在5%以上,但是5月份便跌破5線並迅速走低,7月份收益率跌至4.68%。

    從收益類型來看,保本類理財產品平均收益已經跌破4%,非保本類理財產品已經跌破5%;從發行銀行來看,大型國有銀行的理財產品平均收益率在4.5%以下,中小銀行的理財產品平均收益率在5%以下。

    此外,少部分理財產品存在收益未達標情況,其中大多為結構性理財產品。

    融360理財分析師建議,城商行及股份行的理財產品收益要高於國有銀行,要優先選擇中小銀行;對於同一銀行來說,理財產品期限越長收益往往也越高,要盡量選擇中長期理財產品。市民還可以關註一些節假日及夜市理財產品,收益往往要高於日常理財產品。

    經歷瞭銀行降息、股市動蕩、阿裡巴巴餘額寶掀起的互聯網理財浪潮後,各種理財產品也如雨後春筍般冒出,P2P理財平臺門檻低,收益率高,而且取現相對便利,所以對於不少熱衷於理財的市民來說,P2P是可以考慮的方向。

    據悉,P2P理財產品是一種全新理財工具,即個人對個人的借貸。這種理財產品相比銀行理財、基金等收益更高,相比股票等風險小,再加上較低的投資門檻,非常適合能夠承擔一定風險且投資意識較為前衛的普通投資人理財。

    “投資P2P,也不能一味追求過高的年化收益率,投資就是高風險高收益,不合理的收益必然伴隨著過高的風險。”市民周傢康表示,目前網貸行業依舊魚龍混雜,選擇投資時一定要擦亮眼睛。

    事實上,在降息周期中,P2P網貸行業也未能逃脫掉收益大幅下滑的命運,自年初開始就一直處於下跌趨勢,7月份平均收益率為14.88%,首次跌破15%。8月的平均收益率進一步下行為13.98%。

    融360理財分析師指出,P2P屬於高風險高收益理財產品,投資者要充分評估自己的風險評估能力,將資金安全放在首位。

    目前網貸行業風險仍然不容小覷,最近兩個月問題平臺數量超過百傢。投資者可以在一些成立時間在一年以上、收益率在15%以下、背景實力較強的P2P平臺中進行考察比對。

    今年上半年票據理財收益尚且穩定,但是下半年開始也顯露出下降的苗頭。

    京東金融自2014年8月上線票據理財產品,最初收益高達7%左右,今年上半年大部分票據理財產品收益率則在5.7%左右,而目前的收益率大多為4.9%,已經與銀行理財產品持平,對於投資者的吸引力大大減弱。

    國內主流票據理財平臺有京東金融、蘇寧理財、金銀貓、金票通、票金所等,收益普遍在6%-9%之間。另外,商業承兌匯票收益要高於銀行承兌匯票,但風險要高一點。

    近年來隨著投資型保險的面市,保險公司也將觸角深入到理財領域。“投資型的保險產品兼具保障與投資的雙重屬性,一般比較適合那些既有保障需要、又有投資需求的投資者。”平安財險大豐分公司的工作人員徐樂說道。

    目前投資型保險主要有分紅險、萬能壽險、投資聯結險三類,其中分紅險投資較保守,收益最低,但風險也最低;萬能壽險設置保底收益,存取靈活,收益較為可觀;投資聯結險則無保底收益,存在較大風險但潛在增值性也最大。

    徐樂表示,目前的市場情況下,購買風險較高的投資型保險產品需要謹慎,市民可以購買比較穩定的險種。

    “不過,市民也不能把保險產品與銀行理財產品、基金、股票等進行直面的收益比較,因為保險產品的投資功能僅僅是其附加屬性之一,保障功能才是保險品種的基本功能。”

    Wind數據顯示,今年銀行理財產品每個月發行量大概有6000款至7000款,但是外幣理財產品隻有100款至200款,外幣理財產品幾乎成為“雞肋”。

    8月11日開始人民幣對美元中間價出現大幅下跌,外幣尤其是美元理財產品逐漸開始受到投資者的關註。

    今年前8個月,澳元理財產品的平均年化收益率波動較大,在2.17%至3.55%之間,美元理財產品的平均年化收益率在1.44%至1.84%之間,港元理財產品的平均年化收益率在1.19%至1.80%之間,歐元理財產品的平均年化收益率在0.77%至0.94%之間。

    人民幣貶值的背景下,外幣理財除瞭可以獲得本身的收益外,還可能獲得一筆匯率變動收益。比如在投資期限內,該幣種對人民幣升值1%,那就等於額外獲得瞭1%的收益。

    但是,外幣理財的收益率非常低。以光大銀行9月17日至9月27日發售的“2015年陽光理財A計劃第二十四期產品”為例,軍公教房貸利率起購金額5000美元,收益類型為保本固定型,投資期限366天。

    該產品預期收益率1.8%,已經是北京地區中資銀行在售的美元理財中收益率最高的產品瞭。然而,即便人民幣對美元繼續貶值1%,它的收益率也遠低於同期發售的人民幣理財產品。

    銀行理財經理表示:“來咨詢外幣理財的市民主要有兩種,一種是平時就長期持有大量外幣的客戶,另一種就是有子女在國外留學或正準備出國留學的客戶。其他客戶很少關註外幣理財。”

    事實上,外幣理財產品的收益率與所在國市場利率水平相關,與人民幣貶值沒有太大關系。如果投資者因為人民幣在短期內快速貶值而將人民幣兌換成外幣再去理財,那就得不償失瞭。

    QDII是在資本市場未開放條件下,在一國境內設立,經該國有關部門批準,有控制地,允許境內機構投資境外資本市場的股票、債券等有價證券投資業務的一項制度。也就是說,QDII基金的經理人,在國內籌集資金,在海外進行投資。因此當人民幣貶值、美元升值的時候,其海外資產會升值,為投資者帶來收益。我國的QDII基金是以人民幣計價,所投資產為外幣資產。因此人民幣貶值,以人民幣買入QDII的投資者將直接獲得兌匯收益。

    國內首批QDII是從2007年開始出現,但多年來發展並不是很熱。主要原因是這些年中國處於經濟高速增長期,無論是投資實體經濟,還是投資股市、債市,抑或購買銀行理財產品,都可以獲得較好的回報。

    同時,在經濟高速增長的支撐下,人民幣匯率升值幅度較大。在這些情況下,資金都更願意在國內尋找投資機會,而海外投資相對欠缺吸引力。

    然而近年來,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經濟增長放緩,央行接連降息降準,國內傳統投資品種的收益也逐漸下降。

    人民幣定價機制更加市場化,匯率雙向波動加大。同時,美國經濟復蘇強勁,帶動美元逐漸走強。這些使得中國投資者對海外市場的關註逐漸上升。

    從全球經濟體的投資價值來看,哪些國傢和地區最被看好?

    國泰基金經理吳向軍認為,美國經濟可以作為海外市場投資首選,因為美國正處於經濟周期上行中段,經濟不斷增長,失業率也在下滑,目前是全球最景氣的經濟體。

    招商證券的研報指出,隨著上一輪人民幣升值趨勢的結束,未來的潛在兌匯收益使得QDII基金中主投美元和港幣資產的產品吸引力顯著增強。

    具體來說,當前QDII基金在海外投資的范圍主要包括港股、美股、新興市場、歐洲股票、黃金、REITs、大宗商品、債券等,建議投資者可以重點關註港股QDII和美元債券QDII這兩類產品。

    投資者要合理調整自己的投資策略,不要盲目追求高收益,盡量選擇與自己風險承受能力匹配的理財產品。

    對於傢庭理財來說,要合理配置資產。理財分析師建議將資金分為三份:

    一份作為應急資金,方便日常消費及支取,這部分資金適合放在互聯網寶寶等流動性較強的產品上;

    一份作為保命資金,投資一些穩健的理財產品,比如銀行理財、保險理財、票據理財、債券、債券基金及混合基金等;

    一份作為閑散資金,可以進行高風險投資,比如股票、股票基金、P2P等。

    至於每部分資產的配置比例,要根據不同的傢庭情況而言,如果你的傢庭處於起步期,資金壓力較大,應多配置穩健類理財產品,如果你的傢庭積蓄較大,可以適當多配置高風險產品,但高風險投資部分不建議超過50%。

    綜上可見,在過去的負利率時代,人們以搶購日用品的方式來保衛自己的財富;現在的負利率時代,這樣做肯定不行。從各方面判斷,擴大消費與投資也許是人們所需要去做的,因而這也是當今負利率時代帶給人們的挑戰。(作者:趙筱赟,來源:商業見地網)

    正文已結束,您可以按alt+4進行評論

    新聞來源http://finance.qq.com/a/20150923/048875.htm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wzwp2br77x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